新聞來源 | 人民網

 

9月30日,中國政府友誼獎頒獎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2020和2021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外國專家。共有來自32個國家的100位外國專家榮獲2020、2021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。

 

 

中西比較哲學研究專家,世界儒學文化研究聯合會會長,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,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、美籍漢學家安樂哲(Roger Thomas Ames)被授予2020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,并參加了頒獎儀式和會見活動。

 

安樂哲先生的中西比較哲學方法論,已經成為世界比較哲學最前沿、最高端的學術理論,可謂當今世界把人類文明互鑒問題講清楚的典范和途徑,它不但可推行儒學及中國數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化,也可為建立符合人類與自然共生的世界新文化秩序提供資源。

 

安樂哲比較哲學方法論的獨到之處在于,他主張通過中西比較“闡釋域境”(interpretive context),讓中國哲學文化通過自己的“文化語義環境”講述自己,而不是以西方概念的“鞋拔子”把中國思想扭曲后塞進西方概念體系里,更不是不顧相互間的理解障礙和二者的結構差異,一味空談彼此的相似與融合。不過,這也使得徹底理解安樂哲中西比較哲學闡釋方法論的讀者并不太多。雖然他的著作早已傳入中國,也幾乎都被譯為漢語,但遭到的誤會可能比得到的理解要多得多。其實,他的這種闡釋方法具有超常的意識,需要轉換到中國傳統哲學的角度來思考,只有這樣才容易理解、領悟進而豁然開朗

 

 

中國的很多讀者難以理解其比較哲學方法論的原因在于,安先生的方法論假設讀者已經相當了解西方文化,也即是說,讀者要先了解西方文化與哲學,而后才可能深入理解他的論述。

 

出版的《“生生”的中國哲學——安樂哲學術思想選集》一書則可以作為中國學界了解安樂哲先生比較哲學最新成果的窗口。

 

↑ 點擊圖片,購買

 

內容簡介

 
 

中國哲學是個活的傳統,自古及今生生不息。本書包含了安樂哲23篇中西比較哲學學術思想論文,是他在中西比較哲學領域最新開拓的見證,向中西學界展示他對人類哲學大變革時代的沉思。

 

安樂哲倡導全息性“焦點—場域”式“一多不分”學術方法。他的中西比較哲學注重文化語義與“闡釋境域”方法論;注重中西關于“人”觀念的深入對話,他把“人”闡述為“生成中的人(human becomings)”,說明人同宇宙變動不分的關系,把對“人”的哲學思考擴展到全人類和全球化的境遇當中去。

 

安樂哲注重中國哲學“成己成物”、“成人”、“成仁”的“做人”過程,深入闡發中國哲學是“生生”的哲學。他提出,進入21世紀之后,人類不能再留戀個人主義意識形態,中西哲學對話進入了一個大變革新時代,中國哲學將成為世界哲學與文化發展的重要理論資源。

 

 

 

 
 
點贊本文! 

 

 


【新聞新知】 想學點干貨?來看看這些公眾號【重大發現】 【門店】DX猛犸象罪惡印章中國限定ver.明日發售!【時事探索】 休叔的日常型男街拍,不帥都很難的那種870

 

arrow
arrow

    s7g2t5g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